近日,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人头攒动,老人在此检测了血氧、血糖、胆固醇等健康指标后,检测仪随即生成测量数据并实时形成健康档案,提出个性化健康指导。截至6月,北海街道4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无感服务智能设备全部安装完成,老年人“家门口”的智慧养老生活得以实现。
智慧养老服务是当下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重要手段。省民政厅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重点工作,回应社会所需、群众所盼,组织干部赴象山等地调研,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研究供需精准对接办法,着力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近期,省民政厅的党员干部通过蹲点调研、与基层一线工作者座谈等方式,围绕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持续深化“浙里康养”数字化改革,按照“一画像”“一清单”“一张图”“一超市”等“七个一”的布局构建更多的康养服务场景,打造养老供需智能匹配模块。
为建立作为养老服务基底的“康养云”数据库,提高养老服务精准度,省民政厅对全省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自理能力评估,通过整理老年人救助、社保、医保、健康体检等数据,形成个人养老服务画像。全省民政系统通过“浙里康养”数字化平台,可以确定符合各项补贴福利条件的老年人。现在,浙江省内的高龄老人不再需要准备复杂的材料去申请高龄津贴,津贴主动、自动发放到超175万老年人的社保卡上。
依靠“浙里康养”数字化改革总体框架,全省各地也积极开展智慧养老服务。金华市金东区在试点养老服务“爱心卡”时,多湖街道注入养老服务各项补贴,开通刷卡、刷脸、刷码多种支付,实现“一卡在手、养老无忧”;永康市持续优化升级“居家康养”照护床位应用场景,依据建床老人病症情况,实行蓝、橙、红三色分类管理,目前全市已建家庭养老床位248张,为蓝、橙、红三类对象开展服务4650余人次。在安吉县,“安心养”应用“一床一码”场景,根据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与床码绑定状态,自动核算、主动发放机构运营补贴和老人入住补贴金额,让机构和老人省心省力。
“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持续推动‘浙里康养’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丰富全省近1300万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努力让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我们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转变为更多群众的获得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说。
本文来自《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朱柳霖 浙江老年报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沈艳杰
想了解杭州养老院更多资讯,请点击:杭州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