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查找

重阳时节话养老,80后的养老危机

2018-10-18 09:49:47

“80后的养老危机来了吗?

“80后的养老危机,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却可能成为未来的事实。80后这一代很独特,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们充分享受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成为随之而来的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养老成本等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受害者,独生子女、房奴、车奴、孩奴成为这一代的标签。然而更悲哀的是,这一代很可能在退休的时候正好面临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高峰期,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状况,有限的养老资源要用在更多的退休人员身上,80后可能真正面临养老危机。

一、80养老危机原因分析

(一)人口结构老龄化,未来有限的社会养老资源要用在更多的老年人身上,社会养老水平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延迟退休、以房养老、养老金空账等说法不断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未来养老的忧虑。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顶峰,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届时,如今的80后正好处于退休养老阶段,最大的为70岁,最小的也有60岁,他们将面临更多的老年人要分享有限的社会养老资源状况,由此而带来养老水平下降似乎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这还取决于20172050年这30多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

(二)未富先老80后这一代青壮年时期要面对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成本,在居高不下的成本面前其可能未储备足够的养老金却不得不面对老龄化社会 原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的确,在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下,80后很可能是未富先老的一代。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说: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上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拼命赚一年也不够买个卫生间……” 青壮年时期,很多80后要按揭贷款购买房子,要面对高教育成本培育子女,要在养儿防老的模式下赡养父母,要面对高医疗成本。从生涯曲线来看,青壮年时期是主要的收入期,退休后则是主要的支出期,但是80后却在青壮年时期面临收入与支出的双高峰,很难为退休后的支出期积攒足够的财富来养老。

(三)养老模式转变,传统养儿防老的模式将逐步成为过去式,社保养老或许不足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理财养老模式却在青壮年时期未建立 80后的父辈是50后、60后,父辈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社保防老,因此,80后的理财养老理念很难建立。80后的子女大多是“00“10,随着住房需求的下降、乡村经济的发展等,80后的子女或许不需要面对高房价;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他们的医疗、教育保障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00“10却恰恰是以最少的劳动力人口赡养最多的老年人口,据测算,到2050年,每1.3个劳动者就要赡养1个老年人,届时通过养儿防老的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社保养老同样面临压力,一方面养老金空账的说法此起彼伏,且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能否跑赢CPI的增长速度值得思考;另一方面养老金替代率越来越低,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依靠社保防老很可能不足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四)财富或许面临重新洗牌,中长期(2030年)房价变化趋势难以估量,现在大量投资房产的富人未来可能面临房产贬值;M2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货币不断贬值,不进行资产规划,富人的资产可能面临缩水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句话在财富上仍然适用,经济在供需的平衡中不断调整,人们所拥有的资产也在供需的平衡中不断重新分配。 过去的十多年,房产业经历了黄金十年,即使如今,房价仍在风雨飘摇中保持在高位,80后这一代成为在房价最高时购房的一代,同时80后的父辈,如果属于富裕人群,也热衷于为子女投资房产,因此房产成为80后的主流资产。 但是到2030年后,房价走势会如何?试想,8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80后的下一代很多也是独生子女,80后的子女到婚嫁年龄的时候,对房产的需求可能是下降的,因此房产在2030年之后很可能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奢侈品自行车到如今已经成为普通商品一样。在这种经济供需平衡的调整过程中,财富未来可能面临大洗牌。 另外,M2(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个人的资产增长率如果跑不赢M2,则意味着个人资产的贬值,如果个人不及时进行资产规划,提高资产收益率,未来可能在资产不断的贬值中成为财富洗牌的牺牲者。如何让不断地储备养老资金,同时让养老资金保持与M2增速相对合理的增长率是进行养老规划的基础。

二、80后如何进行理财养老规划

目前,80后距退休大概还有30年,正是开展理财养老规划的最佳阶段。以下就80后养老规划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立理财养老理念,唤醒理财养老需求 理念决定行动。唤醒80理财养老需求、建立理财养老理念至关重要,尤其是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要逐步引导客户建立理财养老理念,激发客户理财养老需求,使客户产生进行理财养老规划的欲望,并逐渐将理财养老作为资产配置与理财规划的一部分,这也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所在。

建立理财养老理念后,需要引导客户进一步理解理财规划的内涵。一是借力,借助专业的理财师的力量;二是长期,理财养老是一个长期规划,从现在开始到退休之前要不停地实施;三是配置,针对养老规划目标,配置相应的产品,并制定方案;四是动态,规划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监测资产配置是否仍然合理,并进行动态调整;五是自由,其最终目标是客户退休后仍然可以保持财务上的自由。

(二)选择专业理财师,借助理财师力量进行养老规划 理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是实现资产长期稳健增值;其过程是把今天的钱配置在不同的资产上,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使收益率达到预期。对大部分非专业人士来讲,自己很难搞好理财,因此在进行理财养老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起理念、唤醒需求,下一步将是选择一个专业的理财师,正式开始进行理财养老规划 一个好的理财师应当具备一种看穿能力,就是要有基于当前看未来的测算能力、从未来回到现在的规划能力以及从当前走向未来的执行能力。理财师一是帮助客户测算退休时点的养老金需求,并帮助客户测算既得养老金的总额;二是测算出养老金的缺口,帮助客户测算在退休前每年需要储备多少金额去满足退休后的生活支出;三是帮助客户制定退休规划,并监督执行与调整。 虽然我国理财行业发展已有十余年,但始终停留在初始水平,以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为主,与理财规划的差距还很大,而专业的金融理财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专业理财师的培养力度,使专业理财师真正能够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三)进行理财养老规划,出方案、配资产、动态调整 为客户进行养老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诊断客户财务状况 梳理客户资产负债与收支情况,确定每月、每年等时间点用在养老规划上的投资金额。

2.制定理财规划,出方案,配资产 根据客户理财养老的目标、家庭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为客户制定养老规划,量身配置相应的产品。例如,老年人患病的概率增大,如果不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其多年的积蓄将很快被老年后的医疗需求开支侵蚀掉,为了应对年老生病医疗费用大幅支出,从而导致老年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理财师需及早为客户配置保险产品;

再如,为避免在M2的增速以及通货膨胀下养老金出现大幅贬值的风险,应结合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适当配置基金、理财、国债、黄金等相应产品。

3.跟踪、监测资产配置状况,做出动态调整 在国外,理财师被比成家庭医生,医生看完病人之后会要求其定期复查,对理财养老规划也要如此,当理财师做好了长期的资产配置时,要定期跟踪、监测,根据客户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资产配置情况,以达到预定目标。

4.老年财务仍然自由理财 其实就是一个延期支付与牺牲的过程,即通过牺牲今天的消费,换取明天的财务自由。上述长期理财养老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在退休之后的生命周期中,在没有收入、纯粹支出的阶段,能够保持财务上的自由。

综上所述,80后的养老危机未来出现的可能性极大,由于我国长期养儿防老”“社保防老理念的固化等原因,以及金融机构专业理财师队伍尚未成型,因此理财养老这种模式在我国尚未建立。目前,建立理财养老模式的迫切性很强烈,应当逐步引导人们建立理财养老理念,唤醒人们理财养老需求,同时要不断加大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使理财养老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本文来源于《搜狐》


咨询电话:400-077-1879

上一篇:22万亿元养老市场蓝海 谁是“种子选手”?

下一篇:年轻人养老需备500万?90后的我没这么悲观